导入数据...
  
大学生在构建和谐、平安校园中应发挥的作用
[四川师范大学安全教育研究院]  [手机版本]  [扫描分享]  发布时间:2022年5月1日
  查看:2554
  来源:

学生是学校的主体,也是学校的主人,构建和谐、平安校园需要老师的引导,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,没有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就不可能实现和谐、平安校园。因此,在构建和谐校园中,学生就应该以主人翁的身份,发挥主观能动性,积极地投身到创建和谐、平安校园的实际行动中来。

(一)身体力行,努力维护校园稳定

大学生要将创建和谐、平安校园落实在行动上。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及校园内各种疑难问题和矛盾,作为大学生要顾全大局、冷静理智、依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爱国情感,保持高度的警觉性,自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校园稳定。

(二)讲究公德,树立社会主义道德

公德,或称公共道德。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,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,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。和谐社会必然是道德高尚的社会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,以社会公德、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基本内容,鼓励自身及周围的同学从自我做起,从小事做起,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,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,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。

(三)遵纪守法,维护校园良好秩序

法律、法纪是维护国家健康发展的保障。法律、法纪及校内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稳定、安全有序、健康发展的保障,更是构建和谐、平安校园的基本要求。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维护校园稳定中去,自身应当是遵纪守法的模范,而不应该是漠视这些法律法规,肆意妄为。

(四)乐于助人,发扬甘于奉献精神

乐于助人、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。中华民族从来都把乐于助人、勇于奉献作为在积极行为准则,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。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活动,为群众开展无偿服务,为他人排忧解难,这就是帮助别人、勇于奉献的实践,也是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。

(五)热爱集体,发挥团队主义精神

集体主义精神要求每一个成员一切从集体出发,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。大学生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,做事情、处理问题,先考虑集体,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观念、维护集体荣誉、激发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、增强自身的责任心、树立责任意识,自觉的关心集体工作,维护集体利益。


平安、和谐、稳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和谐需要稳定,稳定才能平安,平安创造和谐。和谐校园的建设,必须保持校园的平安与稳定,必将促进自身的发展,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,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,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平安的校园环境,没有平安校园就没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,就没有稳定的校园环境,那就更谈不上和谐的校园。构建和谐校园是保障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、生活秩序的基础,促使教师之间、师生之间、学生之间关系融洽,每一个人的积极性、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,每一个人的活力得以充分彰显,这将有利于大学校园中教师的教、学生的学。



(来源:《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》,李帮权,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,2015年6月第一版。)


(微信扫描分享)
编辑:安全教育研究院